全球传媒学刊简介
本站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全球传媒学刊》杂志官方网站。办理其他业务请直接联系杂志社。
《全球传媒学刊》(CN:10-1270/G2)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季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文章特色
1、《全球传媒学刊》封面专题:每期将选定或突出一个重点专题,可以由一篇重点论文引出,也可以由三至四篇论文围绕组成。侧重思想性、学术性和创新性。封面专题论文的篇幅可稍长,在8000-15000字之间。
2、《全球传媒学刊》一般论文:一般学术论文要求符合学术规范,篇幅在6000字左右,最好不超过8000字。
3、论文选粹:精选发表导师推荐的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优秀论文,或者一组论文的精选部分。单篇博士论文节选一般不超过10000字,硕士论文一般不超过5000字。
4、案例研究:主要研究对象是传媒领域和传播学界的著名人物、著名事件,一般在10000字以内。
5、学术前沿:学术前沿内容为学术发展综述,主要是介绍世界传播学界的新思潮、新观点,一般在5000字以内。
6、传媒前沿:传媒前沿主要发表媒体专业人士的文章,反映他们对传媒发展的新问题、新思考。也发表学界人士对业务问题的评述,一般6000字左右。
7、新书架:主要是对新出版的有一定社会影响和创新性传播书籍的评介,篇幅一般在2000字左右。
8、对剽窃抄袭者,责任自负,本刊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杂志分析报告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国际传播,关注,刊首语,书评,新闻学研究,2022年新闻传播理论与前沿,健康传播,中美主播跨洋对话:实践回顾与理论思考,新闻传播教育创新专栏,综述,中国特色新闻学,网络治理视角下的社交媒体政策与规制,全球传播,视听传播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网络传播,研究综述,人工智能与社会,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情感与传播,科学传播,文化走出去,风险传播与治理,疫情与传播,音像业与流行音乐,社交媒体,圆桌:新闻伦理的国际前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_特邀主编按,IAMCR北京·国际视野 中国传播,新闻传播史,计算传播,智能传播,假新闻与“后真相”,全球传媒,公共舆论与媒介效果,影视传播,传播政治经济学与数字时代劳动转型,全球传媒论坛,新中国成立70周年对外传播理论和实践研究,网络空间治理,“后西方、后秩序、后真相”:传播学的重新想象,圆桌:全媒体时代的危机传播,新闻学—客观性,平台经济,全球报业研究,新闻传播在清华,传播研究,传播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媒介法规与伦理,传媒探索,传播效果,影视文化,媒介与文化,被技术形塑的人类,名人研究,综述与书评,数字新闻,媒介技术与性别,会议综述,数字传播与营销,访谈,传播学,智能技术与数字媒体革命,影视传播研究,新闻史,媒介心理学,影视研究,新闻公共性再思考,哲学、理论与批判,智媒研究,传媒法研究,研究方法,新闻生产,新闻史研究,社交媒体的时空偏向,新闻学·透明性,反思新媒体,人机传播研究,学术焦点,算法与媒介,媒介伦理,新闻与传播史,新技术与信息传播,战略传播,环境传播,对谈,传播与社会变迁,传播学与科学,新闻创新,媒介物质性,传播与科技,概念史,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观点,电视新闻,国际视点—亚太传播,国家形象,符号与传播,纪念,国际新闻传播研究,新闻与传播教育,学术对谈,新书架
摘要:本期《全球传媒学刊》的会议专辑的主题是"网络治理视角下的社交媒体政策与规制"。专辑收录的文章来自2016年12月3至4日于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举办的同名研讨会。此研讨会由香港研究资助局(研究项目编号:12601715)和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共同资助,以期通过国内外学界,新媒体业界和政府规制机构的参与、互动和讨论,从不同地域、角度和方法探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规制机制。
摘要:互联网时代与社交媒体的到来让网络生态走向分权化,国家政府面对的不仅是大量信息流通的挑战,还有私人公司与公民团体不断提高的网络决断权。后者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权威。在互联网治理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如何与这些新兴的私人和社会行为体进行互动和介入?政府与这些行为体之间已经有了哪种互动关系?在这种互动中,权力又是如何分配的?本文探讨了国际和中国语境下的互联网治理模式,包括多利益攸关方主义、数字宪政主义和分析性网络治理。前两种模式具有功能主义的论点和规范性的支撑,后一种则分析了不同行为体之间的权力关系。本文在最后提出,在研究互联网治理时,应综合规范性和分析性的学术路径。
摘要:数字媒介环境正在快速向以社交媒体为核心的局面转化,原来与青少年相关的媒介政策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本文将思考社交媒体使用的得与失,主要以韩国的现状与事例为中心,主张从赋权主义的角度,将培养媒介素养作为青少年媒体政策的核心。纵观当下环绕青少年的媒介环境,相比保护主义的监管,更需要通过以媒介素养为中心的力量强化教育,自主协调风险机遇,增强媒介使用权的保护政策。
摘要:新加坡的广告规制是由行业协会和媒体监管机构自发制定的自我管理体制。这一体制是有效的,因为它满足了进行自我管制的最低要求:行业有发展动力、少数行业巨头使执行更为有效,以及有效的监管支撑。而在2015年之前,社交媒体广告业尚未得到激励,也无规则可言。这一年,由于一次营销活动引发的事件,使该行业发生了彻底的转变。该事件直接导致了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终止与一家社交媒体广告商的合约,以及该上市公司首席执行官公开道歉。丑闻爆发之后,社交媒体广告业的预算被冻结了几个月,整个行业的道德规范也遭到质疑。本文主要论述了在新加坡社交媒体广告业这一资源有限的自我管制体制建立一系列指导方针的过程中,需要的理论、过程和思考。
摘要:随着移动技术和互联网接入在马来西亚的大幅发展,社交网站、视频分享网站、博客及微博等社交媒体的使用正在变得流行。但是,一些法律问题随之而生,出现了许多涉嫌违反法律和道德规范的争议。为了对此进行合理的监管,马来西亚政府运用了多种方法,例如鼓励行业自律、屏蔽相关网站、采用刑事或民事制裁等。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成文法、政策动议及法庭判例,来梳理政府采取的、目前仍被使用的相关管理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马来西亚尝试过上述每一种措施。虽然政府反复声明"不对互联网实施审查制度",但却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反应式的、更具惩罚性的管理措施。在探究了马来西亚社交媒体监管的发展历史之后,本文认为,为了保证信息传播技术(ICT)以及社交媒体能够得到更好地得到应用,并促进马来西亚社会的发展,行业自律和政府主导的动议都是必不可少的。
点评详情